转型发展

 

 

再创辉煌

镌刻在额际的峥嵘岁月——茫崖纪行之一茫崖,一座戈壁深处的小镇。据说茫崖在蒙古语中即“额头”之意。 ——题记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日
来源:青海创安有限公司 浏览: 0
返回首页《

    机翼犁过云层,雪堆,玉砌,苍茫无垠。高空之下,雪山逶迤如浪,戈壁浩瀚似海,那星星点点偶尔掠过的岛屿,也许是城镇、村落、工矿或光伏电站……无垠苍茫。

 

图片

 

    夏至将至,北归线上的太阳仿佛对这片高陆格外热情,温暖,光亮,甚至灼热。飞机徐徐降低高度,两列雄浑磅礴的山脉,一列自南、一列自北相拥而来,是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一座湖泊映着天光,像一面镜子镶嵌在两山之间,是尕斯湖。山间的盆地自西向东倾斜铺展而去,像一双手打开的巨扇。这就是青海高原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被昆仑、阿尔金和祁连三山簇拥,曾以八百里瀚海著称于世。

 

图片

 

    一双手就这样摇着,这副主色调为褐黄戈壁荒漠,点缀着雪山、湖泊和草地的巨扇,扇动着强硬的阳光、粗犷的风沙以及云块和稀有的雨雪,扇动着生生不息的高地生灵,扇动着无边的空阔和不尽的传说,扇动着亘古往来……

 

图片

 

    飞机从西宁曹家堡机场起飞,在云端飞行一个半时辰、一千一百多公里,降落在茫崖市花土沟机场。此行的目的地是离机场六十多公里外的一个著名集镇——茫崖小镇。

    终于抵达传说中的茫崖,天边的茫崖,触碰到它传说中远不可及的额头。

 

图片

 

    茫崖小镇,正好坐落在柴达木盆地这把巨扇的扇柄上,与新疆若羌县紧邻,罗布泊和可可西里做了它的左邻右舍。

这里的地理坐标是:东经90°06′00″—90°13′25″,北纬38°20′00″—38°22′30″。

    踏上这方风貌迥异的地域,即可强烈感触到凝固的时间会以各种姿态站立在你的眼前,那一望无涯的砂砾之上原是波涛汹涌的蔚蓝海水,鱼鸟翔集,岛屿浮沉,那封存在岩石里的白色珊瑚和贝壳仿佛还回忆着亿万年前生命演绎的故事……随着远古那一系列地理大事件,大陆板块剧烈的冲撞、撕裂、抬升、下沉,海水退去,青藏高原诞生。一同诞生的还有昆仑、阿尔金、祁连诸山系和柴达木盆地。

 

图片

 

    天荒地老,山海重塑,大自然在毁灭曾经存在的同时,又在创造新的奇迹。它带走了能带走的一切,却也留下了珍贵而又丰富的遗产,等待后来者发现并造福于后来者。比如石油、煤炭等能源和金属矿藏。

    于是,在阿尔金山脉的岩层中,大自然孕育了一朵奇葩——石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开在石头里的棉花。

 

图片

 

    人类对这种藏身于石头的“棉花”的发现与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说,使用石棉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古埃及时期。当时,石棉已被用来制作法老们的裹尸布。在中国周代时已能用石棉纤维制作织物,因沾污后经火烧即洁白如新,故有火浣布之称。《列子·汤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在上古中国,囿于认识,火浣布在朝野一度裹着浓厚的神话传说色彩。火烧不燃,水浸不透,刀枪不入,传说纷纭,有说是来自西王母的神物。至北宋时,已对石棉有了较科学的认识和记载,当时的科学家苏颂在《图经本草》一书中有如此记载:“不灰木(石棉)……盖石类也,其色青白,如烂木,烧之不燃,以此得名。”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石棉矿藏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大漠深处,阿尔金山脉的石棉矿床被勘探发现,一个中国石棉工业史上的著名矿场将由之诞生——茫崖石棉矿。

    在大幕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在这千古旷野上演之际,一个乌兹别克族老人的身影,在一部厚重的矿史里,在老茫崖人们记忆里,总在骑着骆驼迎风前行。这位老人叫伊莎.阿吉,他在常年的游牧生涯中,游走于戈壁山野之间,发现了不少奇异之物,能燃烧的石头,长在石缝里的棉花或羊毛状的东西,可以搓捻成绳子……根据他的发现,勘探队员请他为向导,像阿里巴巴一般在阿尔金山脉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艰难跋涉,寻找着宝藏。

 

图片

 

    终于,他们发现一座山,蜿蜒如蛇,在阳光下泛着淡淡青绿色的光气,在山上,到处可见经无数岁月风蚀,露出岩体表面的石棉纤维闪闪发亮,随手就能抓起一把。他们欣喜若狂,找到了,找到了!

    这里是阿尔金山一条南伸的支脉——依吞布拉克山。

此后,充溢着激情乃至悲壮,起起伏伏,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网站首页    专题专栏    茫棉情怀    镌刻在额际的峥嵘岁月——茫崖纪行之一茫崖,一座戈壁深处的小镇。据说茫崖在蒙古语中即“额头”之意。 ——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