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

 

 

再创辉煌

背水一战老牌国有矿山改革的勇气—青海创安有限公司发展调查(上)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3日
来源:青海创安有限公司 浏览: 0
返回首页《

 

img1
创安公司石棉矿全景。宋翠茹 摄

 

img2
茫崖聚源矿物纤维加工有限公司的石棉精选车间楼。宋翠茹 摄

 

img3
工作人员进行石棉的质量检测。宋翠茹 摄

 

    编者按

    走进我国最大的以石棉采选为主业的国企——青海创安有限公司的工作现场,见证这里抓生产经营,持续推动绿色创新发展的现实场景,了解他们着力破解改革难题,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国资监管体制,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明显优化,国有企业活力与效率不断提升的故事,令人心胸激荡,平添感慨——

    借助“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他们凭借勠力同心、迎难而上的勇气;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豪气,重新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迎来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2020年,创安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员工待遇平均翻了一番;明确发展方向,混产权,改机制,优治理,促进了企业良性生长。2022年创安公司计划完成产销量13万吨。截至6月25日,完成温石棉生产总量6万吨,实现石棉销售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335万元,产销量及营收均创历史新高。改革后的创安公司,奏响了一曲“改”得更彻底、“破”得有分量、“立”得更稳固的铿锵之音。

    盛夏季节,记者来到了青海省最西部——柴达木盆地边缘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茫崖镇。

    这是一片连草都来不及绿的土地,被人们称为“天边的小镇”“火星小镇”,却也同时有着一块响当当的标牌——“中国石棉城”,我国最大的以石棉采选为主业的国企——青海创安有限公司(下称“创安公司”)便位于这瀚海戈壁的深处。

    因矿建企、因矿设镇,远离城市的茫崖石棉矿建设者们,通过六十四年、几代人的坚守,为国家生产大量作为战略物资的优质矿物纤维——温石棉,也见证着中国石棉产业的发展历程。

    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加之地处边远,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企业陷入困难境地,出现亏损。

    曾经的辉煌不再,老矿企“疲态尽显”。改革到了不得不改,也不能不改的关键节点——

    改革自救,统一思想跨越“生死线”

    产业结构偏重,资本结构偏独,组织结构偏长,产品结构偏同;体制机制僵化,经济效益下滑,债务风险高企……

    一组数字也佐证了创安公司当时的境况——2010年之后的主营业务遭受挫折,让企业经营问题逐渐暴露:2017年,企业负债率攀升至122%;同年,又因环保整治被责令停产,产销量锐减至6.8万吨,2019年产销量继续降至5.5万吨;半停产的公司资金链断裂,经营状况持续下滑;历经移交地方、改制分流等变化过程中未能及时建立起企业完整的社保扣缴体系,致使职工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历史欠账。

    创安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也向记者描述,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深化改革就要奔着问题去,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

    敢不敢干?能不能干?

    “干!这个困局我来破!”吴世周愿意当这个“破局人”,很多人替他捏着一把汗。

    动真碰硬,2020年新领导班子就任后,青海创安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周明确老矿企也必须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茫崖石棉人同样也要有尊严有底气。

    怎么干?第一步就是换思想。

    2009年开始,全球范围对石棉的限用禁用,使得石棉的需求量下降,国内市场容量一直持续在30万吨左右。行业衰退、产业萎缩这是事实,但吴世周却认为,造成企业的困境,客观因素只占3成,主观因素要占到7成。因此,自消沉疴要求经营者摒弃故步自封和僵化的思想观念,全体干部职工则要勠力同心,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吴世周抛出三个问题:改革重要不重要?改革复杂不复杂?有没有一劳永逸的改革?而茫棉每一位干部职工就是答题人。

    团结共生、上下同心。统一思想之后,就是敢于动手术,从产权入手,进行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混合所有制为形式的体制性改革。

    “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理顺生产关系以释放生产力的改革。打破不适应市场发展形势的总分公司管理模式,建立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搭建母子公司架构的集团化运营体系。”青海创安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周告诉记者。

    把握住改革发展的关键点,就是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快进键”。

    2020年,公司投入国有资本总量8220万元,引入非国有资本投入总量7560.8万元,对石棉主业“采、选、销”三个环节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至此,公司石棉主业全部由混合所有制公司独立经营运行。

    改革是“硬碰硬”的破局。目前,创安公司下辖4家全资公司、8家控股公司、8家参股公司,集团化已基本形成。权属公司“五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化地位更加明确,职工从“发工资”到“挣工资”渐成共识,职工薪酬逐月提高,最高较以往已经翻两番,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改革以前,我们工资每月只有2000多元。现在,比原来涨了三四倍,平均每月能拿到7000元左右,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完全不一样了。”聚源公司检测中心的副主任殷秀花欣慰地说。

    混改破题,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深水区。而混改的关键则在于厘清管理边界、明晰产权结构。

    创安公司在2005年至2015年间,需要扩大生产,而自己又无力投资,因此引入社会投资。但当时引入方式则是在矿区中划出一片地,让社会资本自行建厂,和创安公司没有产权隶属关系。据了解,这样的民营企业从采矿到选矿大概有十几家,没想到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为创安公司陷入困境的症结之一。

    “创安公司生产的高品质棉可以和民营企业低品质棉混合,提高产品市场占比、摊薄成本,一定程度上有积极作用。那时候整个市场的需求旺盛,大家都有饭吃,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就开始互相挖墙脚。”吴世周说。

    改革,既需要大刀阔斧地亮剑,也需要智慧。那么要如何点燃混改企业市场竞争力,激活改革“棋局”?

    创安公司的做法是:拿出石棉主业采、选、销业务板块,打造国有控股、民营资本参股的三家混合所有制子公司;不同经营板块之间交叉持股,形成即独立运营又市场化联动的经营模式。对保障服务的机电维修、物业管理、商贸服务业务板块,形成自负盈亏、内外“揽活”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小改革小发展,大改革大发展,不改革不发展”。公司全面构建了“集团—业务公司—生产单元”架构为主的扁平顺畅、关系清晰的产权管理体系,实现集团化运营。

    同时,在引入民营企业资产的同时,同步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收编”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人才,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方式让他们成为混合所有制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集中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实现责任、利益、风险高度捆绑,激发混改企业活力,提高营利能力。

    崔宗兵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2021年12月通过公开竞聘担任创安环科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谈及混改,他说:“混改前,对现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涉及不深。现在给了我们一个学习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只要我们竭尽全力,公司就发展得好,员工的收入就能提高。”

    另外,总部机关层面聚焦核心管控职能,明确总部定位、合理配置职能、精简机构设置,建立了统筹联系、运行高效的职能部门。

    改革后的创安公司立即迸发出巨大的活力。2020年一季度末全面复产,到年底即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共完成石棉产销量10万吨,较上年翻了一番,公司经营状况也大为改善。

    截至2021年底,创安公司共计完成温石棉产销11万吨,同比增长10%;资产总额73075万元,同比增长5.72%;所有者权益总额7572万元,同比增加196万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3%;实现营业收入20455万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634万元,同比增长230%。职工收入增长18%,累计清欠职工社保等各类欠款4000余万元。

    2022年创安公司制定了一个产销量13万吨的年度计划。截至6月25日,已完成石棉生产总量6万吨,实现石棉销售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335万元,产销量及营收均创历史新高。

    在石棉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的同时,公司石棉产品质量也出现明显提升。表现在产品结构方面,中高端石棉产品占比从30%提高到65%。

    在吴世周看来,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混改已然是我国确立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制度条件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的重要手段。创安公司正是通过混改,实现国企经理人的经营权与股东的所有权的有效分离,也实现了建立在经理人与股东之间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共赢。

    沉心技改,矿区环境旧貌换新颜

    由于具有良好的隔热、阻燃、绝缘等特性,石棉被广泛应用于建材、电器制造。石棉本身并无毒害,其最大危害来自于它的粉尘。

    在创安公司采访期间,我们一行将去往石棉矿精选车间。同行的青海省企业联合会一位工作人员再三叮嘱大家要把口罩戴好,把帽子戴严实,这个车间的粉尘特别大,进去一圈出来就是一身白。然而,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视线所及竟然看不到什么粉尘,他在惊喜之外感慨:“真没想到,变化太大了!这几年我也来过有十几次,每次都是‘灰头土脸’地走,我都不敢相信,这里的环境变得这么好!”

    “混改前,由于资金紧张,无法顾及精选车间的设备更新改造工作,只能够维持生产。这几年我们加大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职工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生产加工所带来的危害。” 创安公司下属的茫崖聚源矿物纤维加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更财告诉记者。

    据介绍,创安公司混改后,加大了对下属企业各车间的设备及输风管道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每年持续对设备更新改造,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对车间内大量的输风管道进行更换,防止跑冒粉尘,大大改善了工作和生产环境。

    走进位于创安公司石棉矿区的创安环科矿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区,眼前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里与矿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绿草萋萋,小花开得鲜艳,让人心生欢喜。

    创安公司总经理马红伟告诉记者,2017年,创安公司就曾因为环保问题而被责令停产整治,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必然成了企业扩大发展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也是他们工作的当务之急。于是,一方面,创安公司加大除尘降尘力度,持续加强对石棉尾矿表面硬化造壳、试验区喷4%氯化镁水溶液固化,覆土覆盖封存无利用尾矿场,规范化处置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重点抓采矿、破碎和选矿三个环节,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合理组织开发矿场产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中对产生粉尘的采场矿石转运道路及碎石场地周围设置洒水车,洒水除尘。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剥离出的废土、废石等堆渣场实行边堆边回填处理。对采矿留下的陡坎、低凹等级进行开挖填土覆盖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留下的边坡采取护坡方式,对形成的危岩进行清除或支挡,通过这些环保整治措施,避免生态环境恶化,改善恢复了矿区原始环境。

    在破碎工序过程中,采取改进生产工艺,完善防护设施,加大粉尘危害的治理。采用密闭除尘设备。选矿精选尘室更新换了除尘布袋,重新密闭各生产楼层通风管道。对部分没有除尘设施的设备增设了除尘设施,并将生产区与职工休息区合理隔离开,不仅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也加强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建立健全职工健康责任制。

    茫茫戈壁,石棉矿人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着“石头花”;“没有搞不好的企业”是企业带头人的信心……而这些都成为了这家国企改革发展的底气,经过短短两年多时间的蜕变,企业焕发出干事创业的新活力,重新成为了那颗镶嵌在高原大地上的璀璨之星。 

 

 

原文转载自《青海日报》:img4

 

 

 

 

 

网站首页    公司资讯    企业新闻    背水一战老牌国有矿山改革的勇气—青海创安有限公司发展调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