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

 

 

再创辉煌

资源型企业的生存之辩—青海创安有限公司发展调查(下)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4日
来源:青海创安有限公司 浏览: 0
返回首页《

 

img1
绿意盎然的采矿办公区。宋翠茹 摄

 

img2
待出厂的成品石棉。宋翠茹 摄

 

img3
成品石棉。宋翠茹 摄

 编者按

    在青海创安有限公司采访期间,许多人对记者提起企业“生存”这一沉重的话题。作为从事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的资源型企业,既面临普遍存在的资源开采后续乏力、品位下降的问题,也身陷石棉产业本身因粉尘危害而带来的市场急剧萎缩的困境。

    同时,随着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不断地加深认识,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也是国企需要担当的责任和使命,如何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拓展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留给创安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报记者 宋翠茹

    石棉矿作为传统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企业布局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影响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之关键,如何破解,无他,只有两个字:“转型”。

    这两年,创安公司经受住了“困难”的考验与时间的“检验”,在戈壁滩上,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初心,不断在创造中发展,在创新中转型,不仅重塑传统产业优势、激活绿色发展动能,从转型实战中,寻到了企业悦活的脉搏,找到了产业摆脱同质化竞争和突围的路径,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未来之路道阻且长。

    融入大局:传统产业蓄势突围

    穿越时空隧道,60多年前,最初的开拓者们用勺子、钻子、铁锹等原始工具,在这里采挖,开始了他们的艰难创业。平均海拔3100米,气候恶劣,常年风多雨少、寒冷干燥、空气稀薄。建矿六十四年来,创安公司艰苦奋斗,不断奋进,“中国茫棉”成为国内石棉第一品牌。

    然而近十年,石棉行业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似乎走进了“死胡同”。那么温石棉产业还有前途吗?

    创安公司在调查分析、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市场之后得出的结论:温石棉由于其优良的隔热、保温、耐酸、绝缘、防腐等理化性能,相关产品在短期内仍然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

    “温石棉在很多领域还存在刚性需求,其生命周期至少还有十五年以上。” 青海创安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周如是说。

    虽然温石棉产业是个“夕阳产业”,但在产业中占据核心竞争力,拥有话语权,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仍然是创安公司聚焦主业,激发创新能力和公司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创安公司培育出了国内外颇有声誉的温石棉品牌“中国茫棉”,长期位居中国温石棉行业的龙头地位,迄今仍然占据国内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并且,因为石棉使用空间减少,相关产业政策调整,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因此,对于产能技术工艺水平在国内领先的创安公司来说算得上是利好。

    守正创新,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立足比较优势积极突围;技术提升,利用先进的石棉检验技术设备,促进石棉产品质量提高。“如今,我们公司生产的高端石棉产品占比可达70%,这些产品的质量明显优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同等产品。”创安公司质检中心主任李洪告诉记者。

    同时,创安公司加快建立茫崖天然纤维互联网交易平台,积极推进石棉产品的直销模式,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供需直接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此外,创安公司计划联合茫崖市共同在茫崖格库铁路货运站附近建设“‘一带一路’格库铁路茫崖天然纤维物流产业园”,将该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石棉产品集散地。

    然而,产业的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吴世周也谈到,需要在差异化布局多元发展。比如,通过强化产业关联做大经济体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做优产品质量,谋求石棉衍生品的可能性;通过革新物流体系畅通经济循环,打通上下游、共建生态圈。

    转型曙光:尾矿渣“变废为宝”

    尽管创安公司在温石棉的主业上有所突破,将企业发展导入一个新阶段,但温石棉产业究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末路求生,需要跳出主业!

    60多年的开采,创安公司形成了多达4亿吨的石棉尾矿,在矿区内堆积成山,成为难看的“疮疤”。“过去,矿区粉尘弥漫,能见度低。为了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环境我们加大环境治理,尾矿的综合利用被提上日程。经过这几年的环保整治,矿区的环境和过去大不相同,重现蓝天白云,走向了绿色矿山发展的道路。”创安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徐富林说。

    前不久,踏入创安公司的矿区,几乎看不见污染,闻不到异味,与印象中迥然不同,记者看到的是少了粉尘,多了清洁,开采工作井然有序的景象。

    当前,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攻坚期,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期。对于创安公司来讲,产业调整持续深化,转型阵痛不断加剧,技术研发迫切,新旧动能转换到了最吃劲的时候。在产品为王、创新至上的年代,唯有加大研发能力,提升自主造血功能,企业未来才有希望。

    2016年青海创安有限公司下属润德科技有限公司石棉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启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目前润德科技已基本建成年处理400万吨石棉尾矿,提取20万吨铁精粉的生产线,产品用于钢铁冶炼。其实铁元素在茫崖石棉尾矿中的含量仅为5%,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如氧化镁高达41%、二氧化硅42%,若对这些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可从中提取铁精粉、高纯氧化镁等。目前公司和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的“石棉尾矿制备微晶陶瓷”项目技术已进入大试阶段,微晶陶瓷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为尾矿综合利用打造出一条上下游产业链。

    “氧化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需求很大,我们尾矿中氧化镁的含量达到41%,而且前端经过粉碎,方便提取。我们已经和西南科技大学进行接触,但由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这一步走得艰难。”吴世周告诉记者。

    根据创安公司规划,通过技术改造与升级,初步计划年处理1000万吨尾矿,年生产100万吨铁精粉、100万平方米微晶陶瓷、5万吨高纯氧化镁、10万吨白炭黑、15万吨钙镁磷肥、120万吨土壤改良剂,剩余800万吨无害尾矿。最终将形成年产值19.435亿元、利润5.3亿元的石棉尾矿综合性利用基地。

    尾矿综合开发,或许能够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志存高远:多元化发展犹可期

    在一些企业大喊“生意难做”的今天,吴世周却在构思他的企业多元产业的新蓝图。“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想把安徽滁州康养小镇建好,给我们的企业和职工一个好的归宿,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吴世周说。

    滁州康养小镇正是多元化发展新蓝图的一个亮点。

    实现产业突围,创安公司铺就的是怎样的一条轨迹呢?

    根据前期的充分论证,创安公司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两业三园两镇”战略发展规划:稳定温石棉主业,进军新能源产业;打造“一带一路”格库线天然纤维物流产业园、打造新能源配套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蛇纹石尾矿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建设以老矿企工业遗址为核心的茫崖特色小镇、建设“中国茫棉”安徽滁州养生养老“康养小镇”。

    创安公司在安徽滁州有一个占地187公顷的基地,风景秀丽、环境宜人。依托基地,建设一个融健康、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特色小镇,演绎着一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安公司的滁州康养小镇的项目,将利用千亩茶山生态庄园的独特生态资源,坚持“村企融合”的发展战略,整合资源、地理优势,以产业项目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职工增收方式、职工生活方式、企业治理方式的变革,打造一个绿色康养田园综合体。

    据吴世周介绍,作为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优质载体,滁州康养小镇的功能性更强,是融生产、生态、生活三位一体的未来社区。

    同时,其他多元化的发展构思也在一一铺陈。经过不懈努力,已联合争取三个风力发电项目,合计权益装机72.5兆瓦。与大唐公司合作的100兆瓦于前年发电;与黄河公司联合开发茫崖50兆瓦风电项目,已于去年底顺利并网发电,公司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公司茫棉工业遗产矿区也已取得工信部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为后续打造茫崖石棉工业遗产小镇创造条件。另外,在引进风电塔筒制造厂家的基础上,又引进电气制造企业,合作成立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对地区新能源电气设备产业进行了完善和布局。

    或许,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夕阳思维”。经历改革的“阵痛”后,创安公司不仅实现了“凤凰涅槃”,也为整个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原文转载自《青海日报》:img4

 

 

 

 

网站首页    公司资讯    企业新闻    资源型企业的生存之辩—青海创安有限公司发展调查(下)